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建筑系的同学能不能评价一下林徽因在建筑学的

来源:建筑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2-0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林徽因是左手文学、右手建筑,作为近现代第一代女建筑师,在建筑、工艺方面做出了宝贵的探索和贡献。 可以归纳为实践、理论、教育三个方面。 1、 建筑学报职称论文发表,建筑系

林徽因是左手文学、右手建筑,作为近现代第一代女建筑师,在建筑、工艺方面做出了宝贵的探索和贡献。 可以归纳为实践、理论、教育三个方面。

建筑学报职称论文发表,建筑系的同学能不能评价一下林徽因在建筑学的成就?

林徽因——第一代女建筑师对建筑、工艺的三大贡献

林徽因是左手文学、右手建筑,作为近现代第一代女建筑师,在建筑、工艺方面做出了宝贵的探索和贡献。 可以归纳为实践、理论、教育三个方面。

一.实践上参与野外考察、国家建设设计

从1930年到1945年,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同事随风露宿,下雨下雪,先后进入晋、冀、鲁、豫州等15个省、190多个县,爬下,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,把他们的考察如赵州大石桥、应县木塔、五台山佛光寺等。

2 .参与了国徽、英雄纪念碑等设计。 国徽设计的工作是许多新想法都是她首先提出和素描的。 1952年,林徽带病参加,与助手一起完成了纪念碑须弥座的图案设计。

3 .组织了景泰蓝抢救和保护。 1951年,林徽因深入工厂,研究改进工艺,设计出民族风格新颖的图案,为“亚太地区和平会议”、“苏联文化代表团”献礼,深受欢迎。

4 .参与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结构设计,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,庄严肃穆。

5.1949年初,协助梁思成写了《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》。 此后,为保护北京古建筑做出了积极努力。

1950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,提出了“城墙公园”建设思路。

6 .主持或指导设计了云南大学“映秋院”宿舍和清华大学“胜因院”宿舍等建筑设计。

二、学术上、大胆创新,探索现代建筑理论

1 .大胆的理论创新。 她的论文包括: suming hao123、suming hao123 (与梁思成合著)、suming hao123第一章绪论、suming hao123 (林徽因、梁思成)、林徽因、梁徽因

其中,《论建筑之几个特征》是第一批学者发表的论述建筑的理论文章之一。 首次从理论上界定了建筑木框结构体系的基本特征。

提出了符合民族主义情结的价值判断。 运用当时国际上的艺术观念和方法,将建筑作为世界文明体系中一个独特的系统进行论述和评价。 澄清了西方学者对建筑的曲解和误读。 为此后几十年间分析评价建筑奠定了理论要点和基本框架。

.2.最早关注民居建筑学家之一。 《平郊建筑杂录》的“建筑意”提出了独具匠心的建筑美学概念。

她执笔的《清式营造则例》中所描绘的民居状况,是当时最早的民居实物记载之一。

《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》这篇文章,在古老的建筑物、文献等清一色的研究论文的著作中,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眼光。

林徽因在1953年“首都文物建筑保护问题座谈会”上提出保护民居、住宅、建筑。 “艺术曾经有两个系统。 一种是宫殿艺术,另一种是民间艺术,后者包括一些住宅和商店。 如何保存这些非常重要。 ”她的发言受到重视,对今后的古建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3 .普及建筑知识。 1952年后,林徽因当选建筑学会理事,任《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》编委会委员。 翻译梁思成和《建筑史》,为国家建设提供参考。 先后撰写了申花123、申花123、申花123、申花123、申花123、申花123等古建筑介绍文章。

三、教育上莠不齐,建筑事业方兴未艾

1 .参与了东北大学建筑系的创办。 1928年,梁思成、林徽因应邀来学校创办建筑系。 梁思成担任系主任,林徽因同时担任教师和助手。 发表了《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》和专业英语。 这是当时最早开设专业英语的建筑系之一。

林徽因还参加了张学良校长举办的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征集大奖赛,设计的“白山黑水”图案一举夺魁。

2 .参与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。

1946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成立之初,梁思成赴美考察。 林徽因接受了组织工作。 吴良驔老师这样回忆着。 “林徽因虽然卧病在床,但能运筹帷幄,是事业的策划者和指挥者。

在建筑系,林徽因首次开设了《住宅概论》课,系统地教授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理论。 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是第一代建筑理论家对建筑文化的核心回归。

这两所大学的建筑系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建筑专家。

3 .林徽因影响梁思成选择了建筑事业。 1924年夏天,两个人一起去美国学习建筑学。 梁思成这样回顾道。 “我甚至不知道建筑是什么,但他告诉我会徽是一门集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学科。 因为喜欢画画,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。 ’这是会徽对建筑事业的另一个特别贡献吧。

文章来源:《建筑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jianzhuxuebaogw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6/607.html



上一篇:营建历史与现实的共同家园
下一篇:建筑学报期刊征稿(建筑类学术期刊)

建筑学报投稿 | 建筑学报编辑部| 建筑学报版面费 | 建筑学报论文发表 | 建筑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建筑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